“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新經濟e線獲悉,曾經的交銀施羅德基金“三劍客”已跌入塵埃,風光不再。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5年2月25日,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主動管理管理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型基金在內)中,最近三年累計淨值虧損的產品多達64隻(A/C分列,以下同),相較公司可比的73隻同類基金,其占比高達近九成。

在最近三年累計淨值虧損的基金中,“三劍客”中王崇、何帥開年來更是業績墊底。截至2025年2月25日,王崇出任基金經理的交銀新成長淨值虧損,年內淨值增長率為-2.97%,同類排名落後至4330/4584。王崇在管的另一產品交銀瑞豐年內亦報虧,年內基金淨值回報率為-0.32%,同類排名3870/4584。

同樣,何帥在管基金今年開年以來淨值也出現全線虧損。其中,交銀優勢行業、交銀阿爾法A、交銀瑞和三年持有、交銀持續成長A年內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90%、-2.90%、-1.04%、-0.81%,同類排名分別落後至2146/2337、4321/4584、3983/4584、3945/4584。同期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內漲幅達6.60%。

實際上,交銀“三劍客”跌入塵埃是公司近年來發展停滯不前的一個縮影。由於旗下主動權益型基金整體業績表現糟糕,近幾年交銀施羅德基金主動管理基金規模逐年縮水。以旗下混合型基金為例,2022年以來,混合型基金規模一路下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混合型基金規模跌破950億元,僅錄得949.47億元,相較於2021年巔峰時的2027.24億元已縮水過半,高達53.16%。

作為國內首批銀行係基金公司之一,交銀施羅德基金的高光時刻尚停留在2021年。截至當年年末,公司基金資產規模從2018年四季度末的1547.49億元激增至2021年四季度末的5475.64億元,三年時間裏規模增速高達253.84%。此後,公司便盛況不再。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在全年產品數量從2021年的108隻增加至131隻的情況下,公司基金資產規模仍未突破前期高點,合計約5374.22億元,較曆史峰值仍縮減逾百億元。

權益老將“翻車”

據新經濟e線了解,回看交銀“三劍客”最近幾年的投資績效,可謂是大型“翻車“現場。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5年2月25日,何帥擔任基金經理的交銀持續成長A最近三年累計總回報為-34.39%,在公司旗下主動權益型基金中位列倒數第一,全市場同類排名2377/2733,亦位居倒數前10%。分年度來看的話,交銀持續成長A已連續三年出現淨值虧損,2022年至2024年年度回報低至-11.10%、-29.45%、-2.79%,其同類排名分別為268/2559、3255/3415、2982/4095。

交銀持續成長A年度回報一覽

來源:Wind(截至2025年2月25日)來源:Wind(截至2025年2月25日)

公開資料表明,何帥曆任國聯安基金研究員。2012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曆任行業分析師。截至2025年2月25日,何帥最近三年任職回報為-31.39%,大幅落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14.16%。除了交銀持續成長(A/C)外,其在管基金分別還包括交銀優勢行業、交銀阿爾法(A/C)、交銀瑞和三年持有,合計在管規模約113.99億元。不過,較2022年第二季度最高峰的216.99億元,其管理規模從高位大幅縮水近半,高達47.47%。

從何帥的投資風格來看,何帥早期以謹慎的行業配置和出色的風險控製能力著稱,擅長金融、地產和製造業等傳統領域的投資。但自2021年起,何帥的投資風格逐漸轉向激進,大幅增加了醫藥和新能源板塊的投資,並采用了逆向投資策略,成效不佳。2022年至2024年,醫藥行業整體表現不佳,尤其是創新藥和CXO(合同研究組織)板塊。市場對這些公司的估值從一個極端擺向了另一個極端。

以交銀持續成長為例,何帥在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大舉建倉,並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不斷增持,持股一度達到1031萬股。然而,隨著泰格醫藥的股價持續下跌,這一操作導致了嚴重的淨值回撤。直到2024年三季度末,何帥才大幅砍倉泰格醫藥,其持倉也大幅下降至34.4784萬股,期末持倉市值大幅下降至2378.66萬元。到2024年四季度末,泰格醫藥已消失然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中。

此外,何帥在新能源行業也進行了重倉投資,但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導致這些投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何帥在2022年一季度大舉建倉,並升至第三大重倉股,期末持股數量39.03萬股,持倉高達19999.54萬元。此後,何帥持續加倉該股。到2023年一季度末,寧德時代成為交銀持續成長第一大重倉股,其持股數量和持股市值分別增加至93.54萬股和37980.74萬元。等到2023年年末,何帥大舉斬倉寧德時代,期末持股降至51.03萬股,其持股市值也下降至8330.63萬元,環比大降45.70%。當季,寧德時代股價大跌近兩成。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在交銀持續成長前十大重倉股中,寧德時代再度回歸第一大重倉股之位,但持股數量和持股市值均大幅減少至31.61萬股和8409.54萬元。銀行股則多達四席,分別包括、、、。從區間漲跌幅來看,其第二大重倉股和第七大重倉股分別大幅下挫11.84%和22.37%。也許在經曆前期的大幅回撤之後,何帥又回歸到了金融紅利資產主線的投資。然而,令何帥始料未及的是,麵對今年來科技浪潮的狂飆突進,紅利資產風口不再,何帥再一次踩錯了點。

據新經濟e線觀察,王崇和何帥的操作有很大的相似性,均與科技股的爆發式行情無緣,兩者都對城商行和白色家電進行了加倉,對醫療服務進行了減倉。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對國有大行的態度上,何帥一直重倉持有很多國有大行的標的,而王崇自始至終都沒有買入過國有大行。

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來源:Wind(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以王崇在管的交銀新成長為例,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地方商業銀行占據三席,分別包括江蘇銀行、、,分別位列第一大、第五大、第六大重倉股。截至2025年2月25日,交銀新成長最近三年和最近一年累計淨值分別虧損21.13%和2.15%,同類排名分別低至1503/2733和3851/4173。

公司發展瓶頸期

新經濟e線注意到,曾幾何時,憑借高管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管理模式,交銀施羅德基金在大型銀行係基金公司趟出了一條路。如今,激流搏水,不進則退。對交銀施羅德基金而言,公司現已進入發展瓶頸期。

一方麵,以交銀“三劍客”為代表的核心基金經理投資連年虧損拖了公司後腿,嚴重影響了基金持有人的投資體驗,導致公司主動權益型基金管理規模連年下滑。如交銀施羅德基金在2023年淨利潤同比減少24%,旗下基金合計虧損173.64億元,其中權益類產品虧損超252億元,導致公司口碑急劇下降。

Wind統計數據顯示,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規模連續4個季度環比下滑,顯示出資金不斷流出的趨勢。其中,公司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2021年最高峰時的2027.24億元下降至2022年的1692.72億元,再到2023年的1199.84億元,進入2024年,這一產品規模更是跌破千億元關口。受此拖累,公司基金資產規模排名也連年後退。從2021年年末的行業排名17/177。2023年,公司行業排名退後至20/199。再到2024年年末,公司行業排名繼續後退一名至21/202。

自前任董事長阮紅上任的2018年10月以來,交銀施羅德基金團隊管理機製曾備受業內矚目,基金經理絕大多數通過內部培養晉升。如交銀“三劍客”中的王崇就是其中之一。公開資料表明,王崇2008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曆任行業分析師、高級研究員。其最早出任基金經理的產品為交銀新成長,任職時間從2014年10月22日起至今。此後,王崇於2017年6月3日至2024年8月2日擔任交銀施羅德精選的基金經理。第三隻管理基金為成立於2019年9月4日的交銀瑞豐。

2021年王崇最高時的管理規模曾突破300億元,躋身百億基金經理榜單。彼時,王崇在管3隻基金分別包括交銀新成長、交銀瑞豐、交銀精選。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其在管規模高達347.50億元。但到2024年四季度末,在卸任交銀施羅德精選基金經理一職後,王崇在管2隻基金合計資產淨值已不足百億元,僅剩下75.18億元,並退出百億基金經理榜單。

業內認為,除了外部市場行情持續低迷、波動加劇,難以提供穩定的投資環境外,交銀施羅德基金以內部培養為主的投研團隊構建模式也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投研人才來源渠道相對單一,長期在相似的內部環境和培養體係下成長,團隊成員在投資理念、策略製定以及市場分析方法上趨於同質化,導致基金整體投資風格缺乏多元性與靈活性,抗風險能力不足。

另一方麵,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交銀施羅德基金核心管理層也出現重大變動。2024年8月16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阮紅到齡退休。10月23日,原交銀理財董事長張宏良出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同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告,原首席信息官謝衛因工作安排離任,但繼續擔任總裁。新任周雲康為公司首席信息官,任職日期為2024年10月23日。

2025年1月21日,公司再度披露了一則人事變動公告。公告顯示,經交銀施羅德基金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印皓因工作調動離任公司副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印皓1992年1月至2016年8月任職於。2016年9月,印皓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同年11月出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副總一職。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交銀施羅德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明顯處於下風,落於行業之後。實際上,從2021年開始,市場進入了結構化行情,這與之前的大盤行情有所不同。結構化行情下,行業和個股的分化更加明顯,從而對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麽,公司究竟何時能絕地反思,突破瓶頸?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並留下您的聯係方式。轉載需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新經濟e線為胡潤百富優秀財經自媒體。新經濟e線已入駐今日頭條、雪球、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百度百家、企鵝號、網易號、和訊名家、螞蟻財富社區、同順號、財富號等平台

(轉自:新經濟e線)